混凝土后錨固抗拔承載力現場檢測-中鋼國檢
導讀:混凝土結構后錨固工程質量應根據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中附錄C的要求進行拉拔承載力的現場檢驗。錨固拉拔現場檢驗可分為非破壞性檢驗和破壞性檢驗。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工程質量應根據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中附錄C的要求進行拉拔承載力的現場檢驗。錨固拉拔現場檢驗可分為非破壞性檢驗和破壞性檢驗,加載方式可以分為連續加載或分級加載,可根據實際條件選用合適的加載方式。
1、非破壞性檢驗
對于一般結構及非結構構件錨固承載力可采用非破壞性檢驗,在進行非破壞性檢驗時,施加的荷載應符合標準中的相關規定:
(1)連續加載時,應以均勻速率在2min~3min時間內加載至設定的檢驗荷載,并持荷2min;
(2)分級加載時,應將設定的檢驗荷載均分為10級,每級持荷1min,直至設定的檢驗荷載,并持荷2min;
(3)后錨固連接荷載檢驗值應按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的規定確定,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當設計明確承載力設計值或經計算明確錨固承載力標準值時,其非破壞性試驗荷載檢測值應取0.9fyAs和0.8NRk的最小值。
2、破壞性檢驗
重要結構構件及生命線工程非結構構件應采用破壞性檢驗,檢測時應盡量選擇受力較小的次要連接部位。
(1)連續加載時,對錨栓應以均勻速率在2min~3min時間內加荷至錨固破壞,對植筋應以均勻速率在2min~7min時間內加荷至錨固破壞;
(2)分級加載時,前8級,每級荷載增量應取為0.1Nu,且每級持荷1min~1.5min;自第9級起,每級荷載增量應取為0.05Nu,且每級持荷30s,直至錨固破壞。
由于結構的重要性及后錨固設計計算的復雜性,由設計單位出具的后錨固承載力設計值或經計算明確的錨固承載力標準值,均應符合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的規定。若設計單位未能明確后錨固承載力設計參數,應結合現場使用的后錨固材料進行計算,明確錨固承載力標準值。
1、非破壞性檢驗
對于一般結構及非結構構件錨固承載力可采用非破壞性檢驗,在進行非破壞性檢驗時,施加的荷載應符合標準中的相關規定:
(1)連續加載時,應以均勻速率在2min~3min時間內加載至設定的檢驗荷載,并持荷2min;
(2)分級加載時,應將設定的檢驗荷載均分為10級,每級持荷1min,直至設定的檢驗荷載,并持荷2min;
(3)后錨固連接荷載檢驗值應按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的規定確定,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當設計明確承載力設計值或經計算明確錨固承載力標準值時,其非破壞性試驗荷載檢測值應取0.9fyAs和0.8NRk的最小值。
2、破壞性檢驗
重要結構構件及生命線工程非結構構件應采用破壞性檢驗,檢測時應盡量選擇受力較小的次要連接部位。
(1)連續加載時,對錨栓應以均勻速率在2min~3min時間內加荷至錨固破壞,對植筋應以均勻速率在2min~7min時間內加荷至錨固破壞;
(2)分級加載時,前8級,每級荷載增量應取為0.1Nu,且每級持荷1min~1.5min;自第9級起,每級荷載增量應取為0.05Nu,且每級持荷30s,直至錨固破壞。
由于結構的重要性及后錨固設計計算的復雜性,由設計單位出具的后錨固承載力設計值或經計算明確的錨固承載力標準值,均應符合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的規定。若設計單位未能明確后錨固承載力設計參數,應結合現場使用的后錨固材料進行計算,明確錨固承載力標準值。